五年来,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入选全国首批60家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之一★◆■■★■、“以五全五融模式推进地市媒体融合改革”案例入围2024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体制机制改革类综评名单◆■★■■、获评2021年福建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、★★◆“市级党媒融合项目◆★★★◆”获全国地市党媒融合发展2021年度创新优秀项目。
五载春秋■■■★★,跨越1800多个日日夜夜,2019.8.9→2024.8.9,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以■★■“五全五融■◆★◆★”模式推进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■■。
7月底至8月初,中心融媒特种兵比拼赛展开,20余名“融媒特种兵”分成两批,深入市经开区围绕我市钢铁产业进行采访★■◆■★,最终形成不少于文字、视频和图片三种形式的融媒作品,通过◆■■“全能+多专”的实战考核的“特种兵”们■■★◆■,结业后将转为业务导师,对下一批年轻采编人员“传帮带”★◆■★。
改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。2019年8月■★★■◆,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◆★◆★。
融媒改革离不开资金支持■★★◆◆。三家单位归并后,一线%■◆,市委、市政府争取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中心建设★■★◆◆,将中心在编人员档案工资差额40%自筹部分由财政补齐,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给予中心500万元资金扶持。
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同时,中心组建市新融媒体有限公司,成立市融媒体艺术培训中心,开展融媒广告、展览展示、艺术培训等多元经营业务,构建新闻创造价值、价值支撑产业◆★◆■◆◆、产业反哺新闻的良性闭环■◆★★★★,拓展收入来源■★■★◆■,增强“造血★■★◆”机能,以产业发展促进媒体深度融合,以媒体融合成果助力产业发展,促进内容生产和经营业务“名利双收”★■■★★■。
就在中心成立次年,三明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凯旋,中心以报纸专版■◆◆◆、电视专题★■■、网络直播、微信图文和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全媒报道■★■■★◆,当天共发布各类新闻作品60余篇,其中9个抖音视频总阅读量达8800多万人次★◆。
中心坚持“两条腿■◆★”走路。以■■★“事业+产业★★★◆★■”双轮驱动,推进★◆◆■◆◆“新闻+政务”“新闻+服务”,聚合市域线上线下资源,推动媒体服务向政府端、商业端和消费端延伸,开展代运维等新媒体服务,推进APP和微信公众号运营、新闻资讯采写编辑推送、软硬件技术服务等项目■★■★■,形成主业突出、多点支撑、多业并举■■◆★◆■、多元发展的良好经营创收格局。
在“记者再走长征路”系列采访中,中心报、台◆◆■■★、网记者组成全媒体采访团3次跨省寻访,行程25000里,刊播了一系列大稿重稿。
五年来,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“先立后破、边建边融、宜融则融★■■◆★★、能融尽融◆★★★”原则,以◆■★◆★★“融为一体★■◆★★■,合而为一”为目标,着力从总体规划、人员融合、资金保障★◆■◆■■、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,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人员配置、组织架构、生产机制、传播体系等方面从相“加”到相“融”,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,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媒体融合新路径k8凯发游戏★■。
中心融合以来,经营创收呈年年递增态势,2020年以来■◆◆■,年均增长达到17◆◆◆■.4%。
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★★。立足新起点★■★,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将主动作为、砥砺前行,持续推动媒体改革行稳致远◆■■◆■★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讲好三明故事,续写媒体融合新篇章。
◆■◆“记者再走长征路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,全媒体采访团三次跨省寻访,横跨七个省市,行程两万五千里■◆◆★■★,体现了较强的战斗力;7个月的◆★★“礼赞建党百年——记者访百村■★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,记者探访100个乡村的百年巨变★■◆■◆,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浓厚舆论氛围……围绕重大、热点题材◆◆★,中心创新选题策划“3+1”制度◆★■,即“月◆■”“季★◆★◆★”“年■★■★■★”策划制度和重大主题报道联席会议制度,设置议题融合策划■◆★■◆◆,打造全媒体内容精品◆★◆◆★。
更多员工投入到采编一线后★★◆■,如何破解多数媒体由于其事业单位属性■◆◆■■★,普遍受事业绩效盘子总量制约◆★★◆◆★,产业发展效益在现行绩效体系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的困扰?
新起点更有新作为◆★■■。为了配合各种类型的作品传播,中心构建了以报纸■■★■◆★、广播★◆、电视等3个传统媒体,三明网、e三明客户端★■■◆◆、智慧三明客户端、聚焦三明微信公众号■★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◆■◆★、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等6个主要新媒体平台,微信视频号、头条号★★★◆■、抖音号◆◆、快手号等N个媒体号作为补充的“3+6+N”全媒体传播矩阵■★,让内容生产优势赢得传播优势。
媒体融合时代■■■★◆◆,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★■◆。而作品要呈现精彩的内容★★■■■◆,离不开常备不懈的“未雨绸缪■★”。
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后,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主要媒体资源统筹和机构整合,原3家市直媒体、25个部室精简而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后,仅留三大类11个部室。
发挥绩效“指挥棒”作用,让干多干少不一样、干好干坏不一样★◆,也让全体采编人员在团队合作中实现“要我融◆◆■★”到■★◆◆★“我要融★◆■■”,在“融”中获新生,■★■★“合”中迎成长。
成长还需要平台支撑。6月起,中心启动“融媒特种兵”实战经验分享会◆■。三期活动中,经验丰富的老记者、年轻有为的“多面手◆◆■★★”纷纷上台★★■,围绕摄影、短视频、编导等方面内容,为一线采编人员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课■★。
要实现“1+1+13”的效果,中心积极释放出注重实绩、突破论资排辈的用人信号。在提拔任用、绩效管理等方面◆★★■,中心破除人心膈应■★■◆,对融合前的原三家单位的干部员工★◆■、在编非编人员做到一视同仁◆◆■★,以实绩导向选人用人★★■,打破“论资排辈”,为想干事、会干事◆■、能成事的年轻干部打通上升通道,还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纳入市人才引进和招聘紧缺专业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用灵活用人机制吸引有抱负的青年在新闻这个舞台建功立业。
去年10月底,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◆◆◆★“四力”教育实践活动在三明开展,中心采编一线人员和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全覆盖深入三明11县(市、区)120余个采访点,与市县新闻媒体策划选题,全面记录三明新发展、新气象、新成就。短短7天时间里■★■,中心记者推出61个融媒新闻作品,包含11个报刊作品★★◆◆◆,5条广播电视作品和12条图文微信、33个短视频★★■◆◆◆。
改革需要顶层设计。历届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市委“一把手◆◆■”亲自抓、负总责,成立媒体融合工作领导小组■★■◆,形成由党委主抓◆★★■◆,宣传、发改、编办、财政◆★、人社◆◆◆■、审计、纪检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。
去年10月22日★◆,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◆★■“四力”教育实践活动在三明市启动■★◆★■★。
像这样的集中式采访◆■■◆,自中心融合以来,每年至少开展2至3次。对诸如此类的重大主题宣传■◆■,中心采用★■★“集团作战”群策群力★◆★■,在实践中摸索出“N个一◆■”融合报道模式★★■★,以新媒体快讯、新闻综述、现场侧记、评论员文章◆◆■★、专版专刊、短视频等各形态新闻同时发布的模式进行宣传,实现多平台同频共振,不同形态的媒体之间相互支持★◆◆★、相互造势★◆◆★,实现◆■■■◆“新闻增值”◆★◆◆★■。
在这样的机制体制下,人员潜力不断挖掘,中心持续★◆■★“高产★■◆◆■◆”,特点突出、风格鲜明的好产品层出不穷——纪录片《“赶粉”记》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、2023年“光影记·福建新故事”优秀电视短纪录片,《一粒种子的“芯”路》获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作品新闻专题类一等奖,融媒作品《国宝看三明·我是你的◆★★◆◆■“堡堡”》入选省广播电视局2024年“中国梦 新征程”原创网络视听节目……这也是中心“融到深处”回归内容的最好证明。
视频作品《三明援鄂医疗队员平安归来,孩子已经认不出她了!》阅读量2800◆■★◆.2万★■■,点赞量74★★.5万■■■。
截至今年7月,中心各新媒体平台的累计阅读量达129.41亿◆■◆,累计产生百万+阅读量作品3592条,千万+阅读量作品54条■◆★■■■。2019年阅读量仅为6000万,2022年★★、2023年分别达到37亿和39◆★★■◆.5亿,年均增长率达到180%。2022年、2023年连续两年获中国新闻奖,其中二等奖2件,三等奖1件。共有182件作品获得各类新闻奖项,省级以上一等奖作品24件◆★◆◆★■。
这些同样来自一线、更是自己身边“大咖◆★”的分享,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。参加学习的记者编辑表示◆◆★◆,要把所学所悟运用到新闻采访中去,持续讲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涌现的三明故事。
2022年起★◆★◆■★,中心已举办数十期“融媒特种兵”云课堂,通过常态化★■■★、长效化专题培训、业务研讨、实战实训、系统提升等方式■★,全面提升参训人员写作、拍摄★★■、编辑★★、制作、出镜等多种采编技能,培养选拔“一专多能”全媒体复合型人才。◆★★■■“融媒工作室★■★◆◆”中,一批记者◆★■★◆◆、编辑、主持人快速成长。中心还设立“红岩奖”,对中心内部新闻作品进行定期评优,促进新闻业务提升,激励编辑记者创优争先◆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