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信用评级结果,烟台市将对慈善组织实施精准化的分级分类监管。A级、B级守信组织将享受更宽松的常态化监管环境;而C级、D级失信组织则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,面临更严格的检查频次◆★■◆★◆,并对违法违规者依法惩处。本次“信用+阳光”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,是全面推广使用“慈善组织信用二维码■◆★◆■”,该二维码如同慈善组织的“诚信名片★★◆★■■”,集成了登记注册信息、法定代表人、业务范围、相关资质等基础信息,以及信用等级、行政处罚、表彰奖励等信用信息。鼓励慈善组织将项目执行情况◆★■■、募捐款物使用情况等核心业务信息也纳入其中。公众只需轻松扫码■★★,即可快速获取该慈善组织的信用状况◆■■,实现“指尖上的监督”,让慈善组织的运作真正“晾■◆★■”在公众身边■◆、“晒”在阳光下。
其间,各级民政部门将同步加强对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培训★■■,通过专题培训■■◆■、案例研讨等形式,提升专业素养和守法意识。每年■★★■★★,从本级守信组织中遴选示范机构,围绕组织建设、项目运作、款物管理等核心环节★■◆◆◆★,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向社会展示诚信标杆的经验做法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同时◆■★,建立信用修复机制★◆■■★★,为那些出现失信行为但已整改到位的组织提供信用修复的机会★★◆■★,在每年11月份集中受理信用修复申请。经审核公示后,可调整信用等级◆★,充分释放慈善组织的活力与潜力◆◆■。
(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通讯员 苏伶伟 刘飞强)自6月起,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■■■◆“信用+阳光★◆★■”诚信慈善建设工作,全面推广使用★★★■“慈善组织信用二维码★◆■◆”。此举是市民政局、市发改委通过构建诚实守信的慈善生态◆■◆◆,让每一份爱心都能在阳光下运行,为有意愿、有能力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提供更加透明◆■◆■★◆、可靠的环境。
据了解■■★■,烟台慈善组织数量呈连年增长态势★■★■■■,2024年新增慈善组织29家,较上年增长78%。截至目前◆■◆,烟台全市共有74家慈善组织★◆★◆■★,建立起涵盖内部治理、项目管理、财务管理、社会评价等核心因素的慈善组织信用评价指标体系■◆◆◆★。每年5月底前,市民政部门通过年报审查◆★★■、实地调研、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,对慈善组织进行信用评级。等级由高到低分为:A级(诚实守信),B级(守信合格)★★◆,C级(一般失信)★★■,D级(严重失信)★★■◆★,并及时更新、动态管理◆★◆★◆。这份★■■◆◆“信用画像”◆◆■■★,成为衡量慈善组织诚信度的重要标尺。